oldyang博客

这里是oldyang(老杨)的博客,欢迎光临!

认真踏实看书是目前正反馈最高的娱乐活动了:最近看了三本书

发表日期为: 2025-1-31

最近看了三本书

说是“最近”看了三本书,其实最早的一本也许就是两年前买的,最近看完了而已。其中《Rust程序设计》确实是内容有点点多,应了那句话“rust一点也不难,我学了好多次了”。

记录三本书的想法有一个月了,这一个多月我抽时间看完了《Rust程序设计》的最后几章,这样有个完整的有始有终。最近的读书过程有很多心得体会,但是没有时间去记录,稍事休息,一切细节和感受就遗忘了……有点可惜,但是又没有办法。至少这三本书于我个人而言对比特别明显,希望记录下来。

《Python+Superset-商业智能数据分析与实战》

也不想说他的不好,但是,确实是不太好
也不想说他的不好,但是,确实是不太好

京极夏彦笔下的小说里有句名言“所有的书都有趣”,这句话,我个人喜欢从“上下文”来理解,所有的书和事物都是在某个上下文存在的,也就是在某个“框架”中,孤立的事物或者概念不能存在也没有必要存在,一本书总会在某个特定的上下文中有趣,一句话,总会在某个特定的上下文中有其含义。

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呢?也许因为最近(是的🙂‍↕️,我的最近是一年的概念……)学习haskell的感触(果然还是要多学东西呢),在某处文字片段中,haskell的IO()容器被解释为和装饰器一样的概念,而装饰器本身是我最早学到的设计模式之一,并且也是用的比较多的。而haskell中的单子也可以被解释成提供计算上下文的容器,在同时去思考这些概念的时候我有点恍惚的感觉:最为重要的莫非不是针对“上下文”的编程或者说概念的明确?想到这里有很多例子让我豁然开朗了,比如,我过去纠结于魔术中的效果强度的概念“消失飞机比消失硬币效果更强”,当时我就思考,如果在飞行的飞机上,有个儿童失误吞下了硬币,那么此时,消失硬币的效果岂不是更强的效果?类似的我的内耗思考还有很多,这些内耗,我感觉都是“上下文”思考的结果。只有明确上下文的情况意义才能存在,相对的,只要上下文可以随意变更,所有的意义都可以随时解释,当然上下文成本更高吧。

铺垫了这么多,想说的就是,这个书之所以要记录在这里,或者说他的只得记录的地方也就是目前这个上下文了:这个书不好,但是她的不好衬托出了好书。因为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确实存在一些可视化的需求,找到了开源项目superset,然后去京东搜索看到了这本书。内容非常广泛,但是特别浅显,作者介绍了各种数据库,但是这本来应该是在一个章节中完成的内容却被分散在了多个章节,另外,作者显然是有丰富的经验,但是没有很好的表达,他把对一个商业项目的可视化分析的例子,分拆在了每个章节的末尾,这样本来就不系统的例子更加分散,而且,这些例子即没有体现数据库特点,也没有很好的介绍superset的功能。也许作者更加合理的安排章节并给出一些更加洞见型的内容会更好。

《精通Python爬虫框架Scrapy》

又是一本更早见到就好了的书,但是,其实确实正确的时间拿到了,但没有认真看
又是一本更早见到就好了的书,但是,其实确实正确的时间拿到了,但没有认真看

惊艳!非常惊艳的一本书。其实从前言就吸引到我了,他精确描述了我的状况:开始是使用原生请求以及bs4之类的库,但是在某次之后选用了scrapy。在我买了这本书后我又进行了几次爬虫数据抓取的工作,直到最近的一次……在最近的一次之前,我的爬取速度慢,不稳定,甚至要通宵担心爬取会暂停,我甚至要自己写随机数来在出错的时候暂停几秒,而且还是阻塞整个程序的暂停……。而最近一次使用scrapy之后完成的工作非常漂亮,速度快稳定代码简洁,并且可以重复使用。

这中间可以记录的事情有很多,最大的感触是我应该踏实读书,买了书并不代表这本书属于你了。如果我第一时间拿到书之后就踏实学习,我中间少走的弯路难以想象(类似的事情在下本书rust学习中也出现了,我自己尝试了1个小时去解决的问题,其实在书中是有明显提示的,只是在书中比较靠后的位置)。

最后回到惊艳的感觉,书中提出的很多洞见让人耳目一新,比如“瓶颈应该出现在正确的位置”。以及如同推理小说般的阅读体验,在最后一章“优化”主题的内容中,我其实本来没有太大预期,因为我应该不会去“优化”某个系统或者脚本,我应该只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工作,爬虫仅仅是工具……但是,作者却用了系统的统计学工具来查找发现问题!给出假设,根据结果判断是否接受假设……这种快乐的感觉仿佛是读了一本非常精美的“逻辑流”推理小说。

《Rust程序设计》

很久没有看大部头的书了……真是好书
很久没有看大部头的书了……真是好书

大厚本,我翻看聊天记录,至少我的朋友在2021年,也就是4年前告诉过我,solana是rust开发的,那时我就“看”到这门语言了。即使是买到这本书再到看完也是从2024年看到了2025年,甚至2025年的第一个月都勉强看完。

不考虑高中时期学习的basic(感谢我的好朋友),我最早接触的语言就是C/C++,但是我问自己一个问题的话:我真的用C做过什么产品吗?如果没有的话是什么原因呢?C的细节太多了,我能想到最接近的一次就是使用C语言构建二叉树希望解决我在数据建模竞赛中碰到的问题,结果是在节点数量达到200左右的时候程序会意外报错退出……源代码现在找不到了,我已经无从知晓当时的我是在哪里犯了错误造成了未定义行为。但是,实际上后来我尝试过各种编程语言,最终C#让我做了最多的作品,虽然大部分代码并没有留下来。

Rust的契机非常有意思,我对他的宣传中的“安全性”特别感兴趣,因而去了解并使用了Tauri。并且非常幸运的是,我在同时学习haskell,了解到函数式编程,然后发现了比起图灵机模型之外,还存在一个更加优雅的实现逻辑描述逻辑的方式。通过了解我发现rust真的是非常有趣,或者说,一直学习新的内容让人感觉非常有趣。

总结

2024年结束了,2025年是又一个开始。希望新的一年也能读很多书,收获新的进步。